• OSI七层模型

    • 定义

      •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缩写:OSI;简称为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划分为七个层,从分布式应用程序数据的最高层表示到跨通信介质传输数据的物理实现。每个中间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功能,其自身功能则由其下一层提供。功能的类别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在软件中实现。其中,第 1 到第 4 层与网络通信技术相关,而第 5 到第 7 层则与用户应用程序有关。

    • 第7层 应用层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计的接口,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例如: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 第6层 表现层

      •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

    • 第5层 会话层

      •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 第4层 传输层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把传输表头(TH)加至资料以形成分组。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等。

    • 第3层 网络层

      • 网络层(Network Layer)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将网络表头(NH)加至数据包,以形成分组。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资料。例如:互联网协议(IP)等。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信息框(Info Box)。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

    • 第1层 物理层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在局域网上传送数据帧(Data Frame),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接口卡、路由器等。

  • 传输协议

    • TCP:由于其可靠性、顺序性和流量控制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顺序的应用中,如HTTP/HTTPS(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SMTP(邮件发送)等。

      • HTTP(S)

        •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语: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

        • 尽管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应用,但是在HTTP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它必须使用或它支持的层。事实上HTTP可以在任何互联网协议或其他网络上实现。HTTP假定其下层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因此,任何能够提供这种保证的协议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协议族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

        • HTTPS就是在HTTP前面加上了SSL/TLS加密层,增加了安全性

      • FTP(S)

    • UDP:因为它的低延迟和较少的开销,更适合于对速度有较高要求且能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情况,例如视频流、在线游戏、VoIP(网络电话)等实时性较强的服务。

    • 其他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流控制传输协议):它结合了TCP和UDP的优点,提供了多路复用、有序和无序传递、部分可靠传递等功能,常用于电信信令系统。

      • DCCP(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为了解决UDP缺乏拥塞控制的问题而设计,提供给应用程序一种方法来处理拥塞问题,同时保持较低的延迟。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虽然通常被认为是网络层的一部分,但它们也涉及到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如错误报告、可达性测试(ping命令就使用ICMP)以及多播组成员管理。

  • 反向代理

    •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在电脑网络中是代理服务器的一种。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从其关系的一组或多组后端服务器(如Web服务器)上获取资源,然后再将这些资源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只会得知反向代理的IP地址,而不知道在代理服务器后面的服务器集群的存在。

  • CDN

    • 内容分发网络 (CDN) 是一个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器群,用于缓存靠近最终用户的内容。CDN 可以快速传输加载互联网内容所需的资产,包括 HTML 网页、JavaScript 文件、样式表、图像和视频。

  • VPN 全称为虚拟私人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常用于连接中、大型企业或团体间私人网络的通讯方法,利用隧道协议(Tunneling Protocol)来达到发送端认证、消息保密与准确性等功能。

    比如多地办公的公司,可以使用 VPN 将不同地区连接在同一内网下;或者在家办公的时候也可以通过 VPN 接入公司内网中。